有幸去了一次国外,发现所谓LV ,对洋鬼子来说就是一个月的工资而已,就好比是我们拿一个月的工资去买个梦特娇。马上觉得没必要追风了。随之而来看到的大牌也是如此,BABUERRY,GUCCI.SAOMNITE.爱马仕,,也不过是他们一个月的收入。
我不买了,我不想拿自己几个月不吃不喝的收入去支援外国经济。尽管他们质量确实好些。但是我仍然觉得性价比不高。A货,超A都不考虑了,别人看得出是A货就失去了A货的意义,看不出是A货我自己心虚。
买了这些大牌的姐们不要拍我,买得起是自己的经济实力支持,我买不起就买点小牌子模仿模仿算啦,只要自己喜欢。
fion不必说啦,我不喜欢它满身的LOGO,感觉是在做英文普及。哈哈,也不便宜。
我等着有时间把自己买的戈雅发上来,同事以为我是在国外带来的LV,哈哈,我赶快纠正,我不喜欢被误解,哈哈。
本帖Z后由 顺顺之家 于 2010-2-20 11:48 编辑 ]
标签
顺顺之家
博士二年级
呵呵,说的好像是我。
我去超市买卫生纸就要比较性价比,比好了以后在某个价位老买这一种。
穿了几年的衣服我不扔,看相还可以我就自己掏邮费寄到贫困地区去捐赠。很差的偷偷扔掉,怕被老人发现。
看中的衣服包包我就买,前提是自己真的喜欢。也许是汉正街几十元的货色,也许是专柜2,3千的。我不论价格,只要自己看对眼。
老公的衣服和手表我都买贵的,这些东西很少过时,价格低的也穿不出品味。
节约的人有很多种,有人是对钱没有安全感所以拼命存,有的人是轻松驾驭了金钱,所以花的收放自如。我是后一种。挥霍的人也有很多种,有的人可能是喜欢的东西太多了收不住手,也有人是掩饰自己内心对钱的恐慌和对自己的不自信而挥霍。
出国前我在一线城市看到那些大牌的专卖店,艳羡的在店外偷偷张望,以为那些东西品味,设计,面料都是超一流。在国外转了一圈我发现我们奉若神明的这些东西,他的高贵是灯光和玻璃制造出来的。拿在手里不过如此。正是因为国内买的起的人少,才物以稀为贵,国人越是没办法轻易占有,越是喜欢。当你看到他们就像梦特娇这类品牌的店在街上比比皆是,发现巴宝利的香水在欧洲的街头小巷摆在外面的玻璃展柜卖10欧元一瓶,才发现他并不是贵族的标志。再理智的看看他们的设计,面料和花纹,几乎是几十年上百年没变化,不免感到厌倦。
我觉得自己是钱和物质的主人,令我怦然心动的我就要付出金钱占有,我不喜欢的我就比较性价比买适合自己的,把钱钱省下,等待下一个怦然心动的目标。
本帖Z后由 顺顺之家 于 2010-2-22 00:1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