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育儿

别再把口齿不清当可爱了!当心宝宝构音异常

5回复 阅读 465

宝宝开始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了,该如何引导他说话呢?影响宝宝说话的因素又由哪些?关于宝宝说话的问题,就由我来告诉你吧↓↓↓↓

在人类社会中,沟通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结合语言、智力、社会与文化能力的沟通能力,主要包含了「接收」与「表达」两大部分。

而影响宝宝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因素相当复杂,孩子的生理状况、心理认知,乃至于外在生活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于小宝贝的语言学习带来重要影响。下面就说一下影响孩子语言发展的3大重要条件!

影响条件1─生理

从生理的角度观察,人类的语言发展与感官发育有着直接且密切的关系。包括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是开启宝宝语言习得的关键过程。

可别小看婴幼儿的学习效率哦~宝宝的沟通能力,打从娘胎出生就已开始了!尽管刚出生的小Baby,看似终日呼呼大睡,但人类的语言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从一出生后,宝宝就开始“主动”学习语言咯!

1~4个月大的婴幼儿,已经有察觉声调变化的能力,这时候的小Baby,只要脑部、视听等感觉器官正常,就能逐渐察觉外界高亢、低沉的声响,同时分辨声音背后所代表的情绪变化;

而大约到了18~20个月大时,孩子就有能力辨识出嘴部运动与其所伴随发出的语音,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除了感官条件,语言发展也与大脑运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部分有口语表达障碍或迟缓的患者,多与脑部功能受损有关:

脑神经麻痹

脑神经麻痹者,常会因脑神经障碍,造成唇、舌等口腔器官肌肉活动无法正常控制与协调,以致妨碍语言正常表达。

例如脑溢血的“中风”患者,就是因为颅内出血压迫到了脑神经,从而导致说话口齿不清的情况

口腔或面部神经失调

包括嘴唇、下颚、舌头与齿列等处发展的完整度,均会对表达能力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临床上,常会见到幼儿因口腔肌肉神经发育未完整,出现口齿不清的情况,如:「把外公说成哇冬,青蛙说成鸡蛙」,老一辈的称之为「臭乳呆」。

唇颚裂

口腔唇颚部位出现异常裂缝的唇颚裂宝宝,也多会因生理性缺陷导致构音困难。

除了接受整型外科手术修补裂缝、齿列矫正等治疗,唇颚裂患者也需要接受语音矫正,才不会因口腔功能构造异常,产生表达阻碍。

影响条件2─认知

人类的语言表达,很大一部分与认知理解有密切关系。认知发展能提供孩子建构与再现周边实体事物;

而幼童认知的产生,起始于早期对生活实体与事件的知觉。当孩子接收正确资讯,加上足够的环境刺激,当认知与理解产生连结,语言表达就能精准呈现,而不至于辞不达意。

除了认知的正确养成,小朋友本身的人格特质与先天气质,也是影响语言启蒙与流利口语表达的重要关键。

一般性格开朗、活泼的宝宝,往往较害羞、闭塞的孩子勇于主动表达内心想法;当开口说话机会越多,而家长又能耐心倾听、给予刺激,宝宝就会越说越好。

影响条件3─生活环境

环境刺激,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关键!除开生理性疾病的因素,宝宝能不能把话说得流畅,对照顾者的专业度也是一大考量重点。

对于牙牙学语的小朋友来说,身边Z亲近的照顾者往往是母亲;倘若妈妈能够提供孩子充足且丰富的感官刺激,营造家中小宝贝与外界互动机会,让孩子在合适的情境中学习口语表达,将有助于培养宝宝的口语表达能力

恼人的「口齿不清」——什么是构音异常

仔细聆听,你家宝贝是否会把「小朋友都笑我」这句话,说成了让人摸不着头绪的「咬冯友都要喔」。当心! 这说明宝宝可能有「构音异常」的问题哦!

幼童常见的口齿不清的现象,在临床上被解释为「机能性构音异常」,也就是一般人常说的「口齿不清」。

所谓「构音」,是指空气从肺部出来,在通过声带震动后,经由唇、舌、齿、上颚及咽喉等部位的修正及摩擦后所发出的语音。若在构音过程中,口腔各部位的动作协调出现问题,而使得语音改变,就是所谓的「构音异常」。

而在临床诊疗上,造成「机能性构音异常」原因相当复杂难解,有可能与孩子口腔动作协调度较差有关,也与孩子语音听辨力、口腔灵敏度不佳,或学习到错误的构音方式等因素有关联。

孩子无法正确的说出某些语音时,家长Z好与语言治疗师配合,去设计一连串孩子喜欢的「游戏」,让孩子在听、学习、模彷的过程中,让孩子把音说对,学习正确构音技巧。

在技巧教导上,Z好把握「一次只教一个音」的原则,等到孩子完全学会该音,再进行下一个音的矫正。

0-3个月

‧会用眼睛看着照顾者或他人。

‧听到声音(特别是说话的声音)时会安静下来。

‧会用微笑或咯咯声,回应他人的微笑或声音

‧当疲倦、飢饿或疼痛时,会用不同的哭声表达情绪。

3-6个月

‧会注视他人的脸。

‧会寻找声音来源,当别人呼唤他的名字时会有反应。

‧能找出声音来源(如头转向音源/说话者)。

‧会发出咯咯声、咕噜咕噜的笑声。

6-9个月

‧会模彷发声,模彷熟悉的动作与声音

‧会用不同发音方式,表达不同情绪。

‧喜欢与大人玩互动游戏,对于较柔的说话声音也会有反应。

‧能发出重复的音节,会玩弄音调的变化,发出许多类似成人语音声音

9-12个月

‧开始懂得吸引别人注意。

‧能清楚表达需求(如挥手表示再见、摇头表示不要)。

‧会在物件与大人之间做出协调动作(在大人与想要的东西之间,做出来回顾盼的动作)。

‧模彷新的声音或新的动作。

‧重复的儿语音节类型一致,音节发出听起来像第一个词汇。

语言期学习阶段

12-18个月

‧出现单词的口语。

‧会使用仪式性语言(如:再见、嗨、谢谢)。

‧会发表意见,表达「不要」等反对、抗议的想法。

‧会用一些声音、肢体来获取注意。

‧能听懂日常生活的指令句,可说出Z常听到的字词。

18-24个月

‧大部分时候会选择用语言来与人沟通。

‧早期会开始使用两个词的句子:一开始的组合方式,通常是以记忆中的形式呈现,并且可以在一两个情境中使用。

‧可以大致理解简单句、常用的复杂句,也能组合简单片语或短语。

2-3岁

‧会与人进行有目的对话。

‧能以主词、动词、受词说出完整句子。

‧懂得描述细节,问不同的问题,好让听者理解他的意思。

‧会表达情绪,使用一些字吸引他人注意。

‧了解两个步骤的简单指令。

3-4岁

‧听语能力进步,可以注意聆听5分钟的短故事。

‧交谈时所使用的文法开始像大人。

‧ 会问问题,回答问题。

‧ 正确使用代名词:你、我、他。

‧ 会大量使用复杂句,描述出刚刚发生的事。

4-5岁

‧可以看图说故事,也可以描述出一个完整简单的故事了。

其实,从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就已经有倾听声音能力!所以说胎教音乐确实有它一定的作用。而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后,不但能够理解、辨别声音,还能发出震天的哭泣声!而这正是宝宝与他人进行沟通行为的表现。

从刚出生的哭泣情绪反应,到发出让爸爸妈妈如同「火星话」般的牙牙学语阶段,再到语调建立,有意义的对话内容出现,0~5岁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是有一定的发展顺序的。

千万不要做类似“为什么别人家孩子都那么能说,我家宝宝却还是咿咿呀呀..."这样无谓的比较,只有无压力的自然学习,才是造就小宝贝侃侃而谈的重要关键!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全部回复

疯狂阿炳 小学六年级
nimo123

是的!

疯狂阿炳 小学六年级
bkrk4168

感谢!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