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楼主来说说身边相同家庭背景的几位朋友的购房观念和购房过程。
朋友A:和楼主同年,武汉周边地级市人,父母均为体制内。06年由父母出资首付买房,自身体制内工作,公积金也较高,楼主上班4年后的工资才赶的上他毕业后的收入,当时很拽的瞧不起楼主,各种势利鄙视,现在看来就呵呵了,不在一个级别上。思维观念较为保守,有钱就提前还贷,分数次将房贷还完。他是属于手上有钱有能力再买房的,因为思维观念问题没认识到房屋除了居住属性还能用来投资,错过了家庭财富增值的机会。
朋友B:和楼主同年。湖北某地级市人,父亲体制内。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经常联系,让楼主感觉到奇怪的是作为一个男人居然从来不看新闻和时事,楚天都市报等报纸只看娱乐版块,喜欢看娱乐节目。楼主80头的,对于85+,90后不看这些楼主都能理解,但是B这样做楼主感觉很费解。
08年楼主买房的时候和B聊过,B觉得回老家去也混不到体制内,决定呆在武汉。楼主建议既然打算在武汉发展又是男人,无论是自住还是以后成家买套房那是必须的。市区的搞不起就和楼主一起买郊区,80多的小户型2成首付才3万多点,但其未听取楼主建议。14年迫不得已在鄂州某店3000+买房,每天101路往返于鄂州武汉之间,因自身条件相当一般,至今仍然单身。现在聊起房子来言语中充满悔意,一是当时收入较低怕月供无法承担,二是下意识认为房价不会再涨。楼主测算除了工作经验之外基本上是白干6年,赚的工资都上交给房子了。
朋友C:武汉周边地级市人,还有个妹妹。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通过B认识,和B一样从来不看新闻和时事,喜欢娱乐节目。08年楼主买房的时候把同样的话对C也说了一遍,但C选择和女朋友一起千万深圳打工,楼主当时建议虽然深圳工资比武汉高一些,但房价贵不少,按照他们的能力无法在当地定居,不如就在武汉买房发展,当时江夏某镇房价2500不到。C两口子仍然去了深圳,后在深圳生了个姑娘,14年回汉在江夏某镇小区6000+买入小三房一套,楼主粗略算下两口子在深圳相当于白干了6年又回到了原点。
楼主分析认为,懒惰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思维一个是行动。行动上懒惰程度决定生活标准的下限,思维上懒惰程度决定生活标准达到的高度。B\C都是行动上不懒惰的人,但因为思维懒惰导致达到的高度不够或者达到同样的高度比其他人要多付出N倍行动上的努力。B/C属于刚需的同时不关心时事导致思维深度不够,无法合理的进行事业和发展规划,从而导致错误判断或者根本就无法判断房价的走势,导致数年无用功。现在的一二线城市里有房/无房直接导致阶级分层,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阶层从而进入恶性循环,这在楼主认为是相当可怕的。A由于购房较早未给房价上涨买单,但凑过了财富增值的机会,属于该赚的钱未赚到。
本帖Z后由 backhome 于 2016-9-19 16:17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