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带二毛去看电影,没想到放到一半,居然卡机了,画面定格在一个镜头上,一动不动。
差不多是立刻,影院里的手机亮了一半,有人对着屏幕拍照,有人拿起手机随意翻看。。。。。
又过了几秒钟,我看大家都拿出了手机,黑黑的片场里,到处都闪烁着点点的微光,一个片场的人整整齐齐。
哎,人生这么难得一遇的,可以在黑暗中独自发呆的机会,就这样被手机填满了。
想想看,自从有了手机后的人们,是多么的充实啊,排队的时候可以看,等车的时候可以看,坐地铁的时候可以看,吃饭的时候可以看。。。。。。24小时,全天无死角,只要醒着没事,都能看。
发呆?发什么呆?哪有时间发呆啊。
是游戏不好玩,还是抖音不好看,要用发呆打发时间?
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手机还没有被普及之前,那些午后坐在操场上看天空的时光,那些在公交车上摇摇晃晃看街景的时光,那些在夕阳中趴在阳台上看楼下人来人往的时光。。。。。。是记忆中多么弥足珍贵又温暖惬意的岁月啊。
发的呆,可以是波点,也可以是条纹格,可以是隔壁班那个帅哥的回眸,也可以是班主任的头皮屑。
各人有各人的呆,上午的呆和下午的呆又有不同。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发呆的路人,因为想着自己的呆,会扑哧一声笑出来——呆是属于自己的,随便在呆里怎么呆,都不过分。
为什么要这么怀念发呆啊?是因为呆就是脑洞世界啊。
多少想象力,都是呆造就的啊。那些抒情的诗人,该是在树荫下发了多少呆,才写出了那么曲折委婉鲜活灵动的词句;那些悬疑家小说家,该是在沙发上发了多少呆,才构思出那么匪夷所思出人意料的情节;那些科幻作家,该是在窗口发了多少呆,才能想象出未来多维的时空世界。
都是呆的功劳。
没有呆,人类用什么时间思考呢?刚停下手中的工作,手机就拿起来了。刚忙完孩子,就急着回复刚才收到的微信。刚上火车,就拿出手机看下载的电影。曾经如影随形的好朋友呆呢?都没有时间出现了。呆被我们的手机,赶走了。
真的不敢想,没有呆,世界会变成怎样?如果牛顿在被苹果砸到后,没有发呆想一会儿是怎么回事儿,而是直接掏出手机拍了照片发朋友圈,说:看,就是这个苹果刚才从树上掉下来把我砸到的。那地球引力之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发现了。
如果阿基米德泡澡的时候,躺在里面看小视频,那他怎么会注意到浸入流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和排出流体重量的关系?Z多只可能在淘宝上下单一款泡澡用的沐浴露吧。
为什么在2019年超级畅销书的榜单上,10年、20年、甚至30年的书占了一大半?搞得出版界业内人士都认为,“超级畅销书”这个物种正在现代的社会濒临灭绝!
新晋作家都到哪里去了?好的书为什么那么少?因为这一届的故事真的不行啊。再想写出《平凡的世界》《活着》《围城》《骆驼祥子》这样的故事,得发多少呆,得有多少时间和呆相处,才能想出来啊!
《渴望》《大宅门儿》《闯关东》《过把瘾就死》这样的电视剧,也永垂了。没有好的故事,再好的演员,再多的投资,没毛用。
现在的年轻人碰到事情,第一个反应已经不是“让我想想了”,而是“让我查查”。所以现在的人是用眼睛看世界的,已经不会用脑袋了。也不会用脑袋记忆,都放朋友圈。
差不多200年前出生的哲学家康德,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自己出生的家乡柯尼斯堡,要是从眼界来说,真是贫乏的可怜。可是他一生写了无数经典,他的著作在150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哲学界的瑰宝,他思想的光芒,还在指引着21世纪的人前行。
他得在家乡的田埂上、马路边发多少呆,才能写出这些伟大恢弘的著作,才能把“知识的普遍必然性”“批判哲学的认识论”“实践理性的公设”想明白?
看着现在的我们再没有了发呆的机会,我真的感到好惋惜。呆多有意思啊,一个人的时候,和呆待在一起。呆久了,说不定那些想不明白的事情就想明白了,堵在胸口的闷气就疏散了,多年前老友的模样又浮现了,古代未来随你穿越啊。
以前难得在飞机上还可以有一点发呆的时间,也被打开飞行模式扼杀了。。。。。天地之间,真的连一点儿好好发个呆的机会都没有了。苍天啊~~~~~~
好怀念曾经发的那些呆,和那些和呆一起成长的岁月,好遗憾现在,如果不刻意,连发呆都不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