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在各家店内的样品,从几米开外看去,几乎与新服装无异;只有近距离细看,才能辨清瑕疵。背后,是店主和伙计们按部就班的翻新程序。
这些服装一开始从集散地运到店铺时,被堆放得杂乱无章,犹若垃圾,从中几乎找不到一件卖相好的。记者从几家店铺的老板处获悉,那是为了节约集装箱的空间,把服装都压缩得紧紧实实。
拿到货以后,店老板首先要分门别类。接着,他们得用板刷和去污剂把衣服上一些较为明显的污渍刷掉——记者甚至在几件衣服上看到了疑似血迹的污点。许多毛衣和T恤衫都已经起毛球,他们同样需要用板刷予以平整,有时甚至得用上抛光设备。
原本就是旧货,加之挤压,不少服装的纽扣都已脱落,店老板们早已采购了形形色色的纽扣。某些贴身穿的服装,由于被其“一手用户”较长时间的汗水侵蚀,后脖部位商标上的字样已经非常模糊。店老板们早就采购了形形色色的商标布块,重新拆缝。
一般的服装经过以上翻新流程,即可销售;那些“无可救药”的,只能当作垃圾抛弃。但价格稍贵的毛料上衣和牛仔裤等,却还需额外的电熨。
在一家专卖牛仔裤的店铺里,记者看到以下一幕——店员们忙碌地熨烫着一大堆皱纹满布、毫无裤型的牛仔裤;另一侧是已经熨烫好的、叠放整齐的、用统一塑料袋包装的“新裤子”。店员们说,牛仔裤原本就不易区分新旧,不少年轻人还喜欢“怀旧的感觉”,所以只要臀部和大腿部位的布料不被明显地磨薄磨滑,充当新裤卖不成问题。
不管什么档次、什么价位的衣服,在翻新流程中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不消毒。
(全文): http://news.163.com/09/1007/04/5L0CR6B90001124J.html
本帖Z后由 外贸_你个垃圾 于 2009-10-7 15:1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