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写日志了;几年后再次动笔没有想到竟是因为这个。本来也是小事一件,但不知为何女儿当时的表情一直在我脑海里打转,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思考再三,还是决定写出来。
几个小时之前的晚餐后,和女儿妙妙高兴的出门散步;逛到了武展下面的三福百货。逛三福是女儿的出街必备节目,里面玲琅满目的小东西总是让妙妙开心不已,然后左挑右选的带几样玩意回家。
就在刚才,小妙左摸摸右瞧瞧的来到了饰品区。那里已经有一位妈妈带着两岁多三岁左右的一个男宝宝在玩耍。他妈妈在看发夹,小男孩把摆设的小饰品都弄得很乱,还把旁边一个柜台上的闪光球胡乱的扔了好几个在地上;有营业员过来捡球,并告诉小男孩的妈妈不要让孩子乱丢东西,他妈妈敷衍的嗯嗯了几声,也只是对孩子说了两句不要这样丢,走了走了,但仍旧在原地选发夹,当然小男孩还是在柜台那做着破坏。看到营业员厌烦的表情,我当时也觉得小孩不懂事,可这位妈妈的素质也确实有待提高,自身都没有意识到错误,所以更不会去教导孩子。期间我和妙妙也走近了她们;小男孩很快就发现了妙妙,马上放弃手上的球类,朝妙妙走去,一过去就拉了妙妙的衣服一下,妙妙很腼腆,本身女儿也不喜欢和比她小的孩子玩,她也是一直追逐比她大的哥哥姐姐一起玩耍,就像这个小男孩,不停的围着妙妙,妙妙走到我身后,他也马上跟了过去,嘴巴里还嘟囔着我们听不懂的话。本来小朋友一起玩,我一般都不会介入其中,都是让女儿自己处理这种问题。妙妙在小男孩的围剿下已经表现出反感,避开小男孩转身往前面走去,突然小男孩追着跑上前去,在妙妙的背上重重的锤了一拳,妙妙马上转身惊恐的看着他,后又委屈的把目光移向了我,我赶紧过去拉开妙妙避开熊孩纸锤过来的第二拳。
从发现我们到追逐到打妙妙,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熊孩纸的妈妈也一直看到,中途还说了几次,跟姐姐玩跟姐姐玩;当小男孩打了妙妙被我拉过来后,我实在忍不住但也只轻轻说了一句,你还蛮厉害咧;他妈妈只是过来招呼他过来过来,不能这样啊,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就把孩子拉开了。
本来妙妙是很高兴的,我牵着她走到一边后,她对我说,妈妈我们回家吧。小家伙在外逛街从来没有提过主动回家的;看着她委屈的嘟着小嘴巴,我心疼不已。
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妙妙刚才小朋友打你疼吗?她低下头点了点。突然我觉得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宝贝。如果说妙妙的情绪是委屈,而我的更多的却是愤怒。非常后悔当时没有河东狮吼的训那个熊孩纸几句,你的父母不会教育你,我就帮他们代劳。虽然说孩子很小还不懂事,但起码父母应该拿出一个态度告诉自己的孩子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不被允许的,特别是在自己的孩子在外闯祸的情况下,理应马上道歉,作为表率。勿以恶小而为之。等意识养成了,哪谈成才,连成个人都难吧?。
几经思考,我还是告诉了妙妙,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小朋友乱打人的情况,他打了你一巴掌,你马上打回去,妈妈不会生气。要学会保护自己。咱们不惹事,但咱们也不怕事。
其实一直以来,我对妙妙的教育就是这样,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她,不能打人不能咬人,不要和别的小朋友抢玩具。妙妙也一直就是这样做的,在争夺中从来就是败将。几次从幼儿园回来告诉过我,谁谁谁今天打她了,谁谁谁把她脸抓破了,我都只是告诉她,那我们就不跟她玩,和别人去玩。妙妙的性格是偏内向的,有生人环境下就很腼腆。我一直都不以为然。直到几个小时前在我眼前发生的这件事和妙妙的表情,才让我突然反思到,对女儿的教育是不是太压抑了?不管是在生活习惯方面,还是行为认知方面,还是接人待物,我对妙妙就有一套比较严格的说教。我认为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懂规则,遵循教导,明事理,懂谦让,在她成人以后都是受益匪浅的,就算不成才,一个有素质有修养有次序的女子起码生活中也不会让人生嫌。以致妙妙小小年纪就得压抑儿童的天性,怕惹我生气,不敢逾矩。这样,真的是对的吗?
在今天之前,我是不会教妙妙去还手的,在今天之后,我仍然很纠结该不该教妙妙去还手。去还手的目的,不是欺压他人,只是不被欺负而已。
此刻,宝贝已经安然的在我身边甜甜的入睡、作着美梦;也许明天一早起来,她就已经把昨天的不快抛到了九霄云外。可是,我却久久难以入眠。下次,下下次,妙妙会如何应对类似的矛盾?我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态度引导我的宝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