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绘本?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和孩子一起读绘本?
绘本里的图那么多,文字那么少,到底有什么可读的?
这些问题想必一直困扰着许多家长,大家一起来探讨探讨。
说到电视等快餐文化,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会深恶痛绝。因为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我们已处在电影、电视、电脑和手机的包围之中。花花绿绿的屏幕不停忽闪,大量复制的、缺乏独创意义的图像异彩纷呈,时刻变换。捕捉这些图像更多是靠视觉器官的感知,而不是头脑的思考。很多孩子变成电视机前的“萝卜”,很多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很多孩子懒得看书、懒得动脑筋……我们担心,长此以往,孩子们会离文学艺术越来越远,精神变得压抑,心灵变得荒芜,想象力缺乏,创造力缺失……但我们又无法让孩子摒弃这些东西,重返白纸黑字的传统时代。于是,我们会希望:能否有一种新的文学或艺术形式,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进驻他们的心灵,从小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响亮地说,绘本正是这样的新形式之一!
绘本的意义
绘本Z值得强调的就是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绘本的作者往往对文字仔细推敲,再三锤炼。更值得一说的是图。绘本利用图讲故事的方式,把原本属于高雅层次、仅供少数人欣赏的绘画艺术带到了大众面前,尤其是孩子们的面前。这些图都是插画家们精心手绘,讲究绘画的技法和风格,讲究图的精美和细节,是一种独创性的艺术。可以说,好的绘本中每一页图画都堪称艺术精品。所以,绘本中要读的绝不仅仅是文字,而是要从图画中读出故事,进而欣赏绘画。
当然,很难说绘本有多大的力量,可以立竿见影地实现我们对孩子的所有期望,但绘本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情感发育等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绘本还是Z适合亲子阅读的童书之一。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孩子认知图形的能力是从四岁左右慢慢养成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一般还不识字,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如果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们能有意识地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绘本,营造温馨的环境,给他们读文字,和他们一起看图讲故事。那孩子们从刚开始接触到的就是高水准的图与文,他们将在听故事中品味绘画艺术,将在欣赏图画中认识文字、理解文学。比起那些一闪而过、只带来一时快感的快餐文化,欣赏绘本无疑是一种让眼睛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
不读绘本的孩子不会怎么样,但读了绘本的孩子一定会不一样:他们的心灵会充盈起来,他们的眼睛里会多一些亮晶晶的东西,他们的脑子里会多几个问号,他们的脸上会多几丝笑容,他们的举手投足会多几分雅致,他们的内心会少一些浮华……更重要的是,多年以后,当他们回忆起和爸爸妈妈、老师一起读绘本的时刻,一丝愉悦会从心底伸起,温暖他们的整个胸怀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