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粉咵房

对房价在一点看法,对未来房价的预测,不看买房会遗憾!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讨论

90回复 阅读 11600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全部回复

19854512 博士二年级

几个观点讨论:

  1 买房是一辈子还贷。不一定,很多人实际上用了5-10年就还清了,而且可能更短。消耗的是首付。也有工资很低非要买的,但这种人不多。除了首付,买房和租房相差不多。

  2 房价会不会大幅下降。比如五折。不一定,确切说楼主不会算。个人认为导致大幅下降前提是大家观点一致认为刚需接济不上了,这时投资者抛售。抛售前提是腾出的资金有其他去处,目前是流向海外。国内没有。

  3 房子保值的功能有多大。个人认为,过了临界点之后就不大了。什么能保值呢?黄金不行美元不行石油也不行,想一劳永逸,这个时代过去了。智商和健康可以,不容易投资

官方数据怎么来算。

  A城当前房价,需要计算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人口数X:

  1 已就业

  2 无房

  3 家庭包括父母存款达到当地现在首付值

  以及急需出售获利否则资金链将断裂的在售房套数Y。

  Z = X / 2 - Y

  如果Z > 0,供过于求,上涨。Z = 0,临界点。Z < 0,下降。

  A城未来一年的房价,无非就是应届生毕业人数和在建楼房的比值

0顶或踩的标志0

投资者影响。投资者是指买了房子不为住,而为保值或者升值的人。

  目的是保值的投资者,对实质趋势影响小,在降价趋势明确之前,一般不会动。

  目的是升值的投资者(包括ZF),具有强烈的升值愿望,这个群体包括其依附者(中介),这部分人引导媒体。基于人性的贪婪,这些人推的越急,房价上升越快,越是加快消灭潜在购买力。

  调控目的是延缓这个过程。如果调控失败,房价会急剧上升一段时间之后,急剧下降。

目前情况,似乎是高位横盘,主导方等待刚需财富再积累一下,过来接盘。接上了就是软着陆,接不上比较危险。

  另一方面,嗜血者无血难以忍受。双方对峙。

  Z终,房价分长期和近期,一二三四线区域,上,平,下?想了想无法结论。光从这里,看不出来什么。

  从为再分配工具,房子Z好,一下子能吃掉平民10年的未来。然后教育及医疗,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

  从狼和羊来看,有肉的羊不多了。剩下谁Z容易被吃呢?或许真是郎咸平说的中小投资房子的投资者。

  分析目标.一是两套以上的房子,2-5(2-10?),这些人衣食无忧,小富但不是核心利益层,肉多刺少。不会上街,也跑不出去。

  顺带吃一些房子在100平(150平)以上,有贷款但是生活质量比较好的同学。这些人肉稍少,刺不多。

  其余的羊,已经很瘦,不是不想吃,是实在没肉了,骨头多,刺多。

那么刚需要不要买房,该不该买呢?

  无非是买或者不买。买的话,生活就稳定了,后面紧接着是结婚生子。只要孩子一出生,这就是个宝。是很好的吸血工具。从户口开始到结婚,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这个管子就从中开始吸血。

  不买的话同样,租房加结婚生育,过程一样。

  区别在于,用来首付的这部分存款,是买个定居证,还是用来做其他投资。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所以不是买不买房的问题,是钱总是有限的,花在哪里的问题。钱放在房子上,房子有一天会贬值,放在银行也会贬值,放在股市还是会贬值。

  这就是在目前框架下的结论。

19854512 博士二年级

本帖Z后由 19854512 于 2012-7-22 09:41 编辑

刚需是乌合之众。如果有组织,会有力量。事实是不能。主导方会控制。

  不管是自发的认识还是被诱导,刚需是必须进场的,媒体控制实质是精神控制。刚需在媒体,在丈母娘,在女人的煽动威胁下,迟早妥协。

  这也是合理之处。刚需无可选择。

  基于阴谋论,其中一个可能是,主导方作成的局是缩小通道,让刚需分批次进场。这点肉肯定要吃的,关键是要慢点吃,一口吃没了后面要饿。

  坚持不进场的同学不多,当市场上刚需以这部分人为主时,规则会调整一下。你们是房局里Z后一块肉。能不能躲开,不知道。

聊下租房。房东A见房价涨,于是涨了房租,租客B开了商店,见房租涨了,于是对商品提价。房东A从B这里买了商品,贵了。回来发现,B租的是自己的房子。

  这一回合下来,有时间差的问题,但是Z终达到平衡。还有忍受程度的问题,导致涨的程度不一样,Z终也将平衡。

  所以,房价上涨会导致生活必需品上涨。在经济萧条时,娱乐相关的非必需品不会涨。但是这些人同样要生活。失业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一切有个底线。

  房价高导致房租也高,地价高水电高交通高生活必需品高,企业利润低工人工资低,到一定程度就是关闭和失业。

  问题在于现在的底线在哪,离底线有多远。单凭感觉,普通居民的底线是3个月-12个月。部分人群是1-3个月。

  失业趋势一旦形成难以逆转,看到失业的时候,为时已晚。一切的发生会有预警。这条线官方清楚,但是我们不清楚。敏感的同学会观察到。观察到能做的也很有限。

顺着前面的思路,剩下这些肉,要给下一任来吃。明后年开始实行房产税。

  1 一套房的,按照面积和时间分级,界线是90平和110(120?)平,类似阶梯电价。而且还有年龄的分法,比如房龄5年的一级,10年的一级。

  90,110平的分法,是根据消费者财力。房龄的分法,是说一般到5年,10年贷款还得差不多了,该加税了。

  2 二套及以上的是另一个划分方法,针对投资,会比一套的还厉害。

  特别说明一下,这些是猜测,不代表楼主希望如此。

这两天翻了一些贴子,持上升的观点,主要支撑点:

  1 房子属于利益层,利益层自己不会伤自己。

  2 经济通胀货币贬值,房子具升值或者保值功能。

  3 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

  对于1:

  房子的确属于利益层,但不属于核心利益层。利益层获取利益的工具很多。

  对于2:

  Z终房子将由终端消费者承担,如果这些人付不起房子的表面价格,这个保值或者升值功能无法兑现。

  对于3:

  城市化是有限度的,城市容量有限,门槛越来越高。比如北京上海,一线城市均如此。它的意义是,有资格买房的人越来越少。

  那么房子会大幅降价吗

降的前提是供大于求。

  供方组成:房产商,投资者。

  需方组成:具有需求--多数人都有,并且具有购买力以及购买意愿。

  单从人数和房子看,需求是巨大的。但是加上购买力的条件,需求就很有限。这部分人就是供方要争取的。

  对房产商:资金能够支持多久。支持时间取决于房价是否稳定上涨。上涨会促进消费,支持的时间就长。反之就短。

  对投资者,分保值投资和升值投资。前者是因为资金无处可去,这部分人Z后才动。除非下降趋势形成,并且发现更好的投资渠道,否则不会动。后者有升值的强烈需求,就是炒房团,这些人可能是借贷来炒,所以如果上涨趋势不明朗,这些人资金链就容易断裂。实际意义就是从房子获利不足以支付高利贷。

  综上,供方是房产商及以大幅升值为目的的投资者。另一些力量,比如以土地为财政主收入的地方ZF,以及依附于房屋交易的中介,也是上涨的积极推动者。

  供方控制了主流媒体及游戏规则。需方是乌合之众。在没有升值的形势下,需方还是会买。

19854512 博士二年级

都是胡扯的

19854512 博士二年级
superbony发表于 2012-7-23 14:20 只说一个观点。。。学生数据不准确,并没有大幅攀升。而是大学入学率不断增加了而已。。。

很简单,以前哪有什么三本?二级学院?现在呢,呵呵

19854512 博士二年级

本帖Z后由 19854512 于 2012-7-23 16:55 编辑

山杉~ 发表于 2012-7-23 16:34 回复 19854512 的帖子个人观点 1.ZF现在连联网信息都不敢公布,怎么收房产税

这回拿地是民企,央企被限制拿地

改善的人群收入比较高一些,但是你看现在满地的小户型,就知道市场是对谁的,改善并不是无限的有钱,孩子,教育,医疗,负担很大,而且没老可啃

房产税其实就是个震慑的东西,实际用处我觉得不大,其实联网很简单,只是有些官员会曝光,他们会尽力避免,等他们把货洗白了,就会公布,地卖的差不多了。就需要别的方法搞钱,拆迁已经造成动荡,中央不希望走这种钢丝

其实现在Z大的问题不是开发商,是大开发商拥有大量的地,却不开发,某些特权人士拥有N套房子不进行市场交易,造成资金的沉淀,钱少了,货币量就会上去,造成通胀,关键是池子有那么大吗,会不会崩?

19854512 博士二年级
猫猫逛超市发表于 2012-7-23 19:42 回复 19854512 的帖子自己写的话还是很不错的。。。

为什么逃离北上广,因为这些人就是你说的那些剩下的人,他们抱着希望,希望赚的钱能买一套房子,结果是他们的收入远远赶不上房子的涨幅,所以大量的蚁族逃离北上广,所谓的绝望

19854512 博士二年级

本帖Z后由 19854512 于 2012-7-23 21:42 编辑

猫猫逛超市 发表于 2012-7-23 21:39 回复 19854512 的帖子这不仅是北上广的事情。。。难道回到家乡,回到2,3线城市就不用住房了吗??

大部分农村县城不发达地区,房子价格没有那么离谱,三四千,四五千,消费也没有那么高,中国大部分还是县或者从农村的,而二线城市也就那么几十个,泡沫大的还是在一线城市和一些沿海城市,武汉这种泡沫有,不大,在下面基本就是合理的了

19854512 博士二年级
猫猫逛超市发表于 2012-7-23 22:01 回复 19854512 的帖子说中国的房价高,可以不去过多讨论县,农村的。。。其实我们的焦点一直都是在城市。 ...

其实土地稀缺真的个伪命题,中国人口密度,就算是主要城市人口密度,只有日本的五分之一,香港的八分之一,武汉的土地储备够我们用十年以上的,还有大量的所谓集体用地等小产权地,如果开放了这片,土地供应是够的,用卫星看武汉,是香港的五倍左右大,人口只是香港的1.5强,并且香港人口集中在港口一代,腹地的比如新界还有大量的空地,其实数据Z直接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