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有人发帖说他孩子奥数金奖,恭喜恭喜,奥数啊奥数,勾起了我的童年的回忆,有人说奥数是魔鬼,其实不然,我觉得应该写点东西,纪念下奥数与我的童年。
本人生于1985,出生在普通的三口之家,父母铁路工人,小学就读于武昌铁二小,从小成绩一般,中上水平。可是父母望子成龙啊,记得还在上幼儿园,我妈妈就试图发展我的兴趣,她看我很喜欢乱涂乱画,就托人找了个老师教我画画,那时候还不是什么正式的培训班,就是老师在他家里带几个学生,我第一次去结果不知怎么就吓住了,不停的哭,其他小朋友画的似模似样,我却画的乱七八糟,那次是画老虎,我还记得是老师握住我的手一笔一笔画出来的,那天后我死也不去学画画了。
看到现在小朋友从幼儿园开始就上各种培训班,我还是幸福多了,起码直到小学四年级,我都没有在外面上过培训班。这里,我要感谢一个人,我的母亲,我的启蒙老师,我能有今天的成绩,都是她的功劳。
记得是小学2年级左右吧,那时放学了没什么事,我妈妈就拿着一本《趣味数学》教我,具体内容记不得了,好像有什么鸡兔同笼,速算技巧什么的吧,可能是我当时能力有限,我记得我妈妈总说我笨,因为一种类型的题目她至少要讲2便我才能弄懂,我开始学习其实挺抵触的,因为我觉得学了也没什么用-考试不考啊,小学数学考试多简单啊。还记得《天天练口算》,也是我妈妈要我做的,可是每次50道题我怎么做也做不全对,我也不知为什么,哎。
我喜欢上数学是由于2年级的一次期中考试,Z后一题好难好难,前面的题目我20分钟就做完了,Z后一题我想了大概40分钟才终于解出来。那次考试老师表扬了我也批评了我,表扬我是因为我Z后一题做出来了,其实当时Z后一题做出来的有十几个人,但是除了我以外,其他的人都上过数学老师的培优班,我因为懒所以没有上,这题在培优班上老师讲过的。所以老师表扬了我,批评我是因为我错了2道计算题。。。。。。
这天之后我才觉得,原来我数学还可以啊,于是对学习趣味数学不是很抵触了。还记得我的数学有了长足的进步是学习解方程,也是2年级时我妈妈教我的,学习解方程的过程我记忆非常深刻,充满了血与泪。因为我足足学了1个星期才学会,期间,我妈妈没少骂我笨,过程我还记得一点,我妈妈告诉我:未知数“搬家”要变符号,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其他照抄。可是我真的不明白啊,怎么变啊,符号添在未知数前面还是后面啊,接下来怎么算啊,我不会,妈妈就骂我笨,我哭,妈妈继续教我。我记得我是通过解“1+x=3”,分析清楚了解未知数的原理,才学会解方程了。那一刻,我挂满泪珠的脸蛋笑了,妈妈长舒一口气。
那一刻我好像掌握到了解题的利器,所有题目都能迎刃而解。2年级期末考试Z后一题,全班就我一个人做出来,而就是用解方程做出来的,那种感觉真是—爽极了啊。
上五年级的时候,我知道了奥赛,我想试试,于是去湖北大学培优数学,去上课了才知道,号称数学好的我就是一坨屎啊,比我成绩好的多了去了,因为开始老师讲的很多我都听不懂啊,证明题什么奇数不等于偶数,排列组合C几取几,A几取几等等。解方程组,解不等式,配方,短除等等,那时我由于平时酷爱打游戏,眼睛已经近视了,坐在湖大的大教室里根本看不见。于是我妈妈就陪读,每周六上课时,她坐在Z后面,帮我记笔记,我只听就行了,回到家里我不懂的她又再给我讲一遍,一年后,她已经记了厚厚一本硬面抄!
5年级下学期时好像不让办培优班了,我妈妈和一些家长就把老师请出来上课,那个老师姓万,是个秃头,我记忆犹新,每次都是8字腿踩个自行车来跟我们上课,上课的教室都是家长自己联系的,我记得我在六棉上过课,司门口的音乐学院上过课,幼儿园里也上过,反正从幼儿园到大学,我算是都去了一遍。我的数学成绩也有了进步,但是在培优班里,我只能算中等,每次考试都是6,70分水平,哎,也怪我不努力,因为万老师说,只要我出的卷子你能及格,奥数3等奖没问题。我反正总认为,这样的水平就行了,没必要争第一。安于现状是我一大特色。
97年我读六年级时,要为上初中考虑了,我是铁路子弟,铁路学校Z好的就是汉口铁中,可是以我的水平要考上很难。因为汉口铁中只看毕业考试的成绩,毕业考试的就跟平时学校期末考试的难度一个样,简单到不行。但是越简单,对我越没利,因为大家都简单,是个人数学基本都能100分,所以就成了语文拉分了,我语文虽然不差,但考试也就是个88分的水平,这太没希望了。于是我只有把目标放在外校上。其实开始我也不知道外校怎么怎么好,也是我妈说的,她经常说考不上外校你就去铁一中当流氓吧,那你一辈子就毁了,我当时的小学叫武昌铁二小,对口初中是武昌铁一中,那里很多不良少年,打架黑钱什么的。所以我是不愿意去的。没办法只有好好考外校了。六年级是我Z用功读书的时候,比我考大学都用功(被吓的),我妈妈又找了我们小学Z好的语文老师李老师和数学老师马老师给我们开小灶,学校本身也针对外校办了培优班,外面万老师也要上课,那时候,哎,说了你们可能也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