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明得失:2009年的帖子
不知道何时开始,武汉三镇正在蜕化成武汉三县,甚至三乡。
拥挤不堪的交通,如同巨大垃圾堆的市容市貌,当街停放占道路的麻木和停在公交车站的黑车,随处抢道的行人,这哪里像似什么“东方芝加哥”,分明就是大型的农村。
沙湖被什么秦园路一分为二,然后秦园路以东的湖一部分正在被逐步填掉,另一部分则变成了藕塘,也许不知什么时候,(我们担心着),而这个藕塘会不会变成藕田——垃圾堆——平地——房子。会不会像晒湖那样“万丈房产填湖起”。
就在不知何时会消失的沙湖旁,等候加气的的士排队成一条长龙,排队一里路不算稀奇,有的地方还无气可加。
在令人不乏忍受的交通拥堵中,我们一天天见证着这个环境污染严重的武汉大县城,感受据说是“有史以来空气质量Z好一年”的2009,(实质上,我们老百姓感受到的,Z近几年,武汉的空气质量一年比一年差,不知道这个“Z好”是怎么被“被”出来的)。
在2009,房价在一天天拔高,空气在一天天恶化,拥堵在一天天加剧,武汉大县城的面貌已经落后于孝感、广水,更比不上宜昌、荆门,就连以前的光辉城市襄樊,也远远比武汉有序、和谐。不知道武汉市如何在万众瞩目中沦为武汉大县城,而宁可背着骂名,也要搞好建设的声音是那样铿锵有力。
建设本无罪,无章则可怕。“宁可……也……”的论点,老百姓能够认同吗?为什么听不见老百姓的声音呢?
建设本不错,无畏则可怕。多少历史的东西在不顾一切的拆除被毁掉了,且不谈令人扼腕叹息的江汉路百年欧式老建筑,不谈张公堤的抗日碉堡群,据说甚至武汉关都差点老命不保。我这样的百姓不能理解。
我也不理解,风景秀丽的东湖上,不久就会再添一座快速通道;而在汉口江滩旁的快速通道据说可以让乘车人在路上车里可以一睹长江芳容,可怜旁边的住户们将不得不暗无天日,不知江风啥滋味了。看看武汉与日俱增的臭水沟,每况愈下的空气质量,举目可见的工地,随意进出四处抛洒泥浆的运渣车,难道真让人无语的忍受几年,等到3年阵痛后,真的会还我们一个全新的武汉?阵痛果真要三年吗?这三年,老百姓就应该屏住呼吸,戴着防毒面具山下班吗?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
不控制小车数量,不整顿交通秩序,不亲身摸排城市的拥堵、污染,不深入民众听听疾苦和感受并去制定解决方案,我想,无序的城市管理面貌将难以有效改观。
以上见解或许偏颇,但,一名群众党员说的话,希望能够被听到。我,希望这个城市越来越好,希望建设的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和谐。